当海蒂·斯奈德回忆起得知中国突然终止实施了30年的国际收养计划的那一刻,她激动不已。
“说实话,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活着的孩子死去一样,”这位 39 岁的伊利诺伊州居民说道,她的声音因去年 9 月的记忆而颤抖。
当时,斯奈德一家已经等待了五年,终于等到了一位需要特殊照顾的小女孩——他们已经与她进行了合法配对,并获准从中国领养她。
“那是一段令人心碎的哭泣,是过去五年来的悲痛……我们储存的所有悲痛和希望一下子涌了出来,”斯奈德说。
当她展示现在 6 岁的小威洛的照片时,她的脸上洋溢着爱和渴望。斯奈德夫妇从未亲自见过她,但多年来一直通过收养机构交换信件、照片、视频、图画和礼物。
“她是我们的女儿,她的侄女,她的孙女,她的姐妹,”斯奈德说道,她与丈夫肯顿育有三个儿子。
据斯奈德说,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旅行中断,斯奈德一家人距离收到旅行信(收养程序的最后一步)仅剩几周时间,可以将威洛带到美国。
2023 年中国重新开放后,希望一度重燃,但直到中国政府宣布将全面停止外国收养,这个家庭才收到消息。不过,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已允许一些等待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家庭在 2024 年底完成收养程序。

斯奈德一家的故事反映了全美近 270 个领养家庭的心痛,他们都在拼命地想与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团聚。现在,他们寄希望于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11月1日,100多名美国议员致信美国总统乔·拜登,敦促他敦促中国“履行并遵守该国做出的承诺”。上个月,33名州长就即将进行的收养事宜致信拜登。
美国国务院和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北京方面基本上没有回应。
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是否在11月16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会晤时提到了此事。白宫和国务院没有回应是否讨论过这个问题的询问。美国政府和中方的新闻稿中都没有提到这一点。
如今,这些等待的美国家庭正敦促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和北京方面将陷入停滞的收养问题视为建立善意和友谊的机会。
专家表示,解决这一问题对双方来说可能是双赢的。寻求改善美国关系的中国可以利用人道主义决议为解决关税和技术竞争等更棘手的问题创造积极的氛围。此外,许多收养儿童都患有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中国找到家庭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北京于 1992 年开始实施国际收养计划,当时正值独生子女政策时期,导致儿童被遗弃,尤其是女童和残疾儿童。中国出生率下降,导致独生子女政策于 2015 年结束,并出台了鼓励生育大家庭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终止国际收养的原因。
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已有近16万名儿童被外国人领养,其中8.2万多名被领养到美国,占中国全部领养儿童的11%。

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黄延忠表示,“这个数字太小,不足以对中国的人口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黄表示,对于新政府来说,解决收养问题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成果”,可以“宣称取得外交胜利”。
他说:“对特朗普来说,他可以因将这 250 名儿童送入收养家庭而获得赞誉;而对中国来说,这其中的隐含理解是,这可能有助于使与美国的潜在协议更加甜蜜,尤其是在双方讨论中美人文关系的时候。”
对于中美研究所杰出研究员丹尼斯·西蒙来说,解决方案取决于“善意的理念”
他以熊猫为例,指出尽管在贸易和技术紧张局势升级之际,北京方面将这些深受喜爱的熊猫从美国一些动物园中移走,但“后来又把它们带回来了”。*
“这是善意的姿态。让我们看看能否在善意原则下解决类似问题,”西蒙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的过渡团队已向特朗普团队介绍了收养问题,即将离任的政府称这是“首要任务”。
美国国务院表示,它一直在与华盛顿和北京的“高层”接触。“我们主张让美国家庭与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童配对,以便能够完成他们的申请,”国务院一名代表说。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表示,“我们感谢有关国家政府和收养家庭收养中国儿童的愿望和热爱”
但中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 1 月 9 日表示,中国政府的政策没有改变,并引用了去年的公告,“除外国人在中国收养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的子女和继子女外,不再将儿童送往国外收养”。

肯塔基州的艾米和斯蒂芬·韦尔奇夫妇于 2017 年从中国收养了一个名叫格蕾丝的儿童,2020 年 3 月,他们即将完成对一名有特殊照顾需要的女孩的收养,但他们仍在等待。
艾米·韦尔奇说:“我们希望,正如这些信中所表明的那样,国会和各州长的关注和团结程度将使这一问题成为下一届政府优先处理的人道主义和外交问题。”
韦尔奇目前领导着一个名为“希望引领家园”的组织,该组织致力于推动完成即将进行的中国领养工作。他补充说:“让需要帮助的儿童与充满爱的家庭团聚是一项超越国界和政治的事业。”
她说:“我相信,如果这些孩子最终能被允许加入这个家庭,得到这个家庭给予的终生关爱和照顾,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将是中美两国之间善意的巨大体现。”
韦尔奇指出,农历新年是“庆祝和家人团聚的时刻”,他还表示:“这是我们美国家庭在孩子不在的情况下庆祝的第五个农历新年,我们向他们致以最深切的爱和最美好的祝愿,并祈祷他们明年能和我们一起欢度新年。”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黄先生指出,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中国国立孤儿院中 98% 的儿童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
他说,虽然中国收养轻度残疾儿童的情况正在增加,“但这不太可能满足重度残疾儿童的需求”,“许多儿童失去了家庭生活的机会,并且可能被送往机构接受照料,直到他们年满 18 岁,此后前景不明朗”。

来自德克萨斯州的考特尼·摩尔 (Courtney Moore) 泪流满面,谈到她和丈夫丹尼尔于 2019 年获准收养一个有特殊需要的九岁男孩,她和丈夫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把这个男孩带回家。
摩尔 2008 年曾在中国留学,她说她决定在中国收养孩子是因为她“敬佩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人民”。
自 2023 年 1 月以来,她就没有收到过关于这个男孩的任何最新消息或视频,他们给这个男孩取名为米洛 (Milo)。
她说:“通过这些照片和视频看着他长大真的很难,我们得到的很少,但我们珍惜每一张照片和视频。”
摩尔是一位 40 岁、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其中一个孩子是从美国领养的,她补充说:“我们只是乞求和恳求”双方“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我们两国之间找到善意,以解决此事”。
“过去 30 年里,数千名儿童找到了安身之所,”她说。“这真是一个完美的方式来结束这 30 年的辉煌,而不是粉碎这 300 名孩子的希望。”